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预防医学试卷

发布者:三峡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发布时间:2025-06-24浏览次数:0

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

预防医学试卷

(课程代码13203) 

一、单項选择題:本大题共20小题,每小愿1分,共20分。

1.下列不属于致畸化合物的是(C)

A.有机汞B.反应停

C.甲醇D.敌枯双

2.大气圈按气温垂直变化特点分层时,与人类健康最密切相关的是(D

A.热成层B.中间层

C.平流层D.对流层

3.下列属于必需脂肪酸的是(A)

A.α-亚麻酸B.固醇类

C.糖脂D.磷脂

4.下列职业性有害因素属于生产过程中不良劳动条件的是(B )

A.生产性粉尘B.厂房建筑布局不合理

C.不良心理状态D.不良生理状态

5.医疗机构应设置3种以上颜色的污物袋,黑色污物袋装的应该是(A

A.生活垃圾B.医用垃圾

C.放射性废弃物D.其他特殊的废弃物

6.个性特征的核心是(C)

A.能力B.情绪

C.性格D.气质

7.首次发表“初级卫生保健报告”的是(B)

A.罗马宣言B.阿拉木图宜言

C.维多利亚宣言D.气候与健康宣言

8.人体内80% ~90%的碘来源于(D)

A.饮用水B.土壤

C.空气D.食物

9.痛风症的最重要特征是(A)

A.高尿酸血症B.尿路结石

C.痛风结石D.肾结石

10.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是(B)

A.畜肉类B.海产品类

C.乳类D.蛋类

11.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间隔时间称为(B)

A.恢复期B.潜伏期

C.临床症状期D.临床症状早期

12.下列关于糖尿病人群分布特征的描述,正确的是(B)

A.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,50岁以后增速加快

B.糖尿病有家族聚集性

C.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,60 岁以后增速趋于平缓

D.体力劳动者高于脑力劳动者

13.医源性感染最为常见的传播方式是(A)

A.接触传播B.空气传播

C.共同媒介传播D.生物媒介传播

14.社会病的诊断包括(C)

A.临床病理诊断和社会诊断B.临床检验诊断和社会诊断

C.临床个案诊断和社会诊断D.临床影像诊断和社会诊断

15.统计学分析主要针对的误差是(D)

A.随机测量误差B.过失误差

C.系统误差D.抽样误差

16.描述某地区1950年至1966年,伤寒的死亡率随着时间的变化速度,最适合的统计图是

(A )

A.半对数线图B.箱式图

C.线图D.散点图

17.为比较某地20岁成年男子身高与体重的变异程度,应选用的统计指标是(B)

A.标准误B.变异系数

C.标准差D.百分位数

18.配对设计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,对样本编秩的方法是(C)

A.两组数据分别从小到大编秩B.两组数据从小到大统一编秩

C.两组数据差值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D.两组数据差值从小到大编秩

19.通常用于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指标是(A)

A.惠病率B.罹患率

C.发病率D.病死率

20.若有某病因存在,就必定会导致某疾病发生,则该病因为(C)

A.直接病因B.间接病因

C.充分病因D.必要病因

二、多项选择题: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,共10分。

21.下列关于膳食宝塔的叙述,正确的有(ACDE )

A.底层是谷薯类及杂豆B.蔬菜每人每日应摄人800 ~ 1000g

C.水果每人每日应摄人200 ~ 400g D.鱼虾类在第三层

E.塔尖是油和盐

22.医院应设于底层的门诊科室有(ABCE)

A.儿科B.产科

C.外科D.内科

E.医疗诊断室

23.非传染病的监测内容包括(ABCDE )

A.心脑血管疾病B.出生缺陷

C.职业病D.高血压

E.流产

24.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级预防措施包括(ACDE)

A.合理膳食B.禁烟禁酒

C.适量运动D.控制体重

E.心理平衡

25.病因假设形成的基本方法, Mill准则包括(ABCDE )

A.求同法B.求异法

C.同异并用法D.共变法

E.剩余法

三、填空题:本大题共10小题,每小题1分,共10分。

26.饮用水被病原体污染可引起介水传染病,尤其是(肠道)传染病的暴发流行。

27.洗涤剂主要由(表面活性剂)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。

28.地方病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发生的(地球化学性)疾病和自然生物源性地方病的总称。

29.沙门菌不分解(蛋白质),污染食物后无感官性状的改变。

30.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经血传播(垂直传播)性传播、日常生活接触传播。

31.医源性疾病的危害包括对患者的危害和(社会危害)

32.社会病是指由(社会因素)起主导作用,并与现代生活方式和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或

社会病理现象。

33.多个样本率之间的两两比较,若直接用四格表资料的好检验进行多重比较,将会加大犯

(I型错误)

的概率。

34.在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中,研究方向是由“果”追“因”的是(病例对照)研究。

35.在疾病病因研究领域的生态学三角模型中,三角指的是动因、宿主和(环境)

四、名词解释题:本大题共5小题,每小题3分,共15分。

36.职业性有害因素:在生产环境、生产过程或劳动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

健康或劳动能力的因素。

37.心理因素: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特征有关的因素。

38.医源性疾病:指在诊断治疗及预防疾病等过程中,由于医护人员因各种言行措施不当或管

理不善等原因,而造成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一类疾病。

39.社会诊断:是对具有社会病的个人、家庭或群体的社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,找出问题并进

行分析的过程。

40.统计推断:根据样本提供的信息和抽样分布规律,以一定的概率推断总体的特征。

五、简答题:本大题共5小题,每小题5分,共25分。

41.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具有哪些特点? 

答:①策略从个体预防扩展到群体预防与社会预防。(2分) 

②内容从疾病预防控制扩展到促进健康与提高生命质量。(2分) 

③手段从生物性预防扩展到非生物性预防。(1分) 

42.简述环境污染来源。

答:①生产性污染。(2分) 

②生活性污染。(1分) 

③交通运输性污染。(1分) 

④其他污染来源。(1分) 

43.简述一级预防的基本内容。

答:①计划免疫。(1分) 

②特殊预防。(1分) 

③环境保护。(1分) 

④健康教育。(1分) 

⑤自我保健。(1分) 

44.简述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。

答:①正常人。(1分) 

②高危人群。(1分) 

③疾病。(1分) 

④并发症。(2分) 

45.简述使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。

答:①计算相对数应有足够的数量。(2分) 

②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。(1分) 

③注意资料的可比性。(1分) 

④对样本率的比较要做假设检验。(1分) 

六、论述题:本大题共2小题,每小题10分,共20分。

46.试述职业病患者的护理原则。

答:①以人为本的服务:(1分)全面理解病人,热情关心病人,做到正确护理。(1分) 

②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:(1分)团结友善的关系,良好的就医环境,有利于治疗和护理工

作的开展、患者的康复。(1分) 

③及时提供治疗信息:(1分)应主动介绍医院规章制度,帮助患者熟悉环境,了解自己病

情的诊断、治疗、发展和预后等情况。(1分) 

④适当的心理干预:(1分)多与病人沟通,留心观察病人情绪变化,建立良好护患关系,

宣传职业病防治。(1分) 

⑤要因人施护:(1分)应针对不同年龄、性别、疾病和病程的职业病患者,在护理方面及

生活安排上因人而异,有针对性地进行身心护理和治疗。(1分)

47.某研究者研究43名正常成人的身高体重指数BMI(X)与肝脏硬度指数(Y)数据,计算获得:相关系数r=0.8396且P<0.05;回归方程:Y=-1.0108+0.285X。请回答:

①X和Y间的相关程度(强或弱)与相关方向。(4分)

②0.285的意义是什么?(4分)

③当BMI=30时,肝脏硬度指数Y的预测值是多少?(2分)

三峡大学继续教育学院